大家都聽過浦島太郎的神話吧?
浦島太郎救了一隻大海龜,海龜為了報恩,載他去海底龍宮遊玩。
太郎和龍王的女兒乙姬公主一見鍾情,難分難捨。
然而,太郎終究掛念母親,臨別前,公主送他一個寶盒並再三叮嚀:「無論發生什麼事,千萬不要打開這只『玉手箱』(日文寶盒之意)。」
當太郎回到陸地,家鄉已人事全非,他向村中老人打探,竟得知「浦島太郎60年前就失蹤了」,原來,龍宮一日竟等同人間一年。
太郎滿心悔恨,在萬念俱灰下他打開了玉手箱,只聽得刷一聲,一股濃煙噴出,浦島太郎立刻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翁。
今天,我要實際走訪神話中的相關地點,然後搭乘「指宿玉手箱號列車」,體驗太郎從海底重返人間時,瞬間蒼老的改變。
讓人穿梭60年的火車,到底在玩什麼把戲啊!
指宿玉手箱號行駛於日本的最南端,設計靈感來自於浦島太郎神話,為了振興觀光,以在地傳奇來包裝本不意外,但是要如何將故事元素套用在火車上,才能兼顧話題與票房,進而達到社區活化的多重效益,光想都難吧?
我的腦海不禁浮現出JR九州(九州旅客鐵道株式會社 KYUSHU RAILWAY COMPANY)企劃部員工抓頭的畫面。
因此,當我看見這台觀光列車緩緩駛進月台時,我難掩興奮,不斷按下快門。
在我眼中,它不只是一輛火車,而是一個聰慧、高明、野心勃勃的商業計畫。
從結果來看,JR九州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自2011年3月13日通車至今,始終高朋滿座,一票難求。
先從外型說起吧,一半黑一半白的彩繪火車就夠吸睛了,即使搭別班車的乘客,也爭相與它合照,但是,為什麼要採用半黑半白的大膽塗裝?LOGO為什麼用珠寶盒?這些點子一開始究竟怎麼蹦出來的?
走進車廂,又是一聲讚,全車採用傳統的木造裝潢,一片黃澄澄暖洋洋,成功化解了科技的冰冷,也立刻建立了一種情緒:「嘿,這跟你搭過的火車都不一樣喔!」
1972年,日本鐵路曾在北陸隧道發生火災,造成五十幾人被燒死的慘劇,當局立法禁止在車廂內使用木材,這項法令至今沒有消失,但是鐵道設計大師「水戶岡銳治」努力對木材進行阻燃研究,直到研發出安全的難燃木材,才終於創造出他夢想中的車廂氣氛。在訪談中,他一再表示自己是以外行人的角色踏入這個產業,少了既定成見,反而揮灑出一輛輛讓人一見難忘的個性火車。
「當初是誰大膽啟用這個沒有經驗的設計師?還給了他無比寬廣的空間?」觀看列車設計細節時,不斷浮現這個念頭。
答案是,JR九州。
這表示,就算企劃人員能力再強,沒有一個心胸開闊的老闆,也是徒勞無功。
在此風雲際會下,指宿玉手箱號誕生了。
列車啟動後,晃動得頗劇烈,像是拼了老命狂奔,在充滿節奏感的晃動下悠哉欣賞美景,本就是火車旅行難以被取代的原因,如今登上D&S觀光列車(Design & Story),身邊又多了大師的創意與心意,當然更要細細品味。
指宿玉手箱號有神話的背景,因此車上親子的設施也較多,裝飾品多與海底世界有關,甚至還有圖書區,父母可以陪著坐在小木椅或木圍籬遊戲區,一塊兒讀繪本,書櫃裡陳列的都與浦島太郎有關,都非常可愛,度過歡樂的時光。
最有趣的設計出現在我們到站時,車門一開,門楣上立刻噴出白色霧氣,象徵浦島太郎打開玉手箱瞬間變老的場景。
原來,一黑一白的車身,代表你上車時是黑髮,從白色那側下車時已成白髮老翁,顯然指宿玉手箱號上的光陰比龍宮還慢,六十分鐘等於六十年。
好棒!
美中不足的是,旅客必須從鹿兒島中央站上車,指宿下車才能體驗黑白變髮的遊戲,像我搭乘指宿返回鹿兒島的列車,上下車都只能經由白色這半邊,有點可惜,但好處在於從指宿上車的旅客較少,不難拍到清爽的列車外觀。另外一層實用的意義是,黑色這邊靠山,白色那側靠海,想欣賞櫻島火山漂浮在錦江灣的景色,建議購票時要指定坐在白色那邊,指宿玉手箱很熱門,記得一定要提早預約,若實在訂不到海景座位,車廂內有很多公共區域也可以讓你盡覽海景。
短短一小時車程,就在邊看海景邊看設計中,快速的度過了。到底,乙姬公主在玉手箱裡裝了什麼?
我想,她裝進了歡樂美麗的回憶,人生若少了這些,自是枯萎蒼老不是嗎?那麼,在指宿玉手箱列車裡的時光,不就是人生最美麗的時光嗎?
高招啊!
文字/攝影 :夏金剛【本報導為商業邀約,但全文乃個人體驗之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