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走上創業之路。
初心並不雄壯,希望靠寫作和攝影闖出一片天。
既是從零開始,前期只求打平上班時的收入就好。
幸運的是,從第二年起,營收便年年超標了。
不過,我今天要聊的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美夢成真以後的漫漫長夜。
所以,我想把這篇「有感而發」獻給所有為事業打拼的朋友。
至於為什麼有感而發呢?
那是因為和一位任職金融業的晚輩聊了些關於退休年金的話題之後,
把討論內容對應到自己身上,不免暗自心驚,想知道各位讀者是否也面臨了這樣的挑戰?
今天,我已創業7年。
成績雖然不惡,但每一筆財富都來得艱辛,每一年都過得驚濤駭浪。
再加上台灣市場逐年萎縮,趨勢變化又快得嚇人,來年還能不能這樣賺?甚至我的公司會不會嘎然而止?
這些問題每每讓我眉頭深鎖,手心冒汗。
而且,我51歲了,就算重返職場,也不再像三、四十的年輕人,擁有大把光陰和體力去賺錢。
事實上,在職場的朋友也人心惶惶,別說景氣差,在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的虎視眈眈下,飯碗能捧多久亦是未知數。
當你無法預期收入會不會穩定出現時,你的注意力不禁轉向現有的存款,瞬間,你焦慮了。
基於環境、心境、處境的改變,退休理財成了我現在最關注的頭條議題。
但若要指責我從不理財,也不公平。
只是年輕時想的是開源,因此偏好高收益的基金和股票,希望快速累積財富。
然而,現在回想起來,只攻不守的理財手法,更像抱持一種博奕的心態。
所以,工作近30年,究竟守住多少財富?
實在難以啟齒。
以前覺得這些問題事不關己,直到危機真正來到眼前時,你才被巨大的敲門聲嚇得膽戰心驚。
即使如此,我的內心依然感激,若不是因為創業,我無法警覺到事業動盪與退休人生之間的關連,
如果只是上班族,以我懶惰遲鈍的個性,肯定就是那隻沸水裡的青蛙,在被煮熟的前一刻才會想到來不及了。
在被點醒之後,我只企盼此時做退休規劃不至於太遲。
台灣人退休後,除了依靠自己的積蓄,還有勞保和國民年金可領。這表示我退休之後的20年或30年要仰賴這些錢過活,我不確定夠不夠?尤其勞保年金破產的傳聞甚囂塵上。
因此我想加入年金險,年金險只是理財計畫的一部份,你不妨把它想成由保險公司推動的國民年金,亦即在勞保、國民年金之外,還多一筆保險年金來補缺口。
一般來說,年金險可在累積一定期間後領回保障金,因為不知道自己會活多久,所以我希望這筆錢細水長流,補足我65歲退休之後每一年最起碼的開銷,做為最後一道防線。
也許你不認同,但是我並不在意會不會活到回本?或會不會提早掛點虧了?
因為,我只在乎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
那就是但願上天堂之前,都不必為錢煩惱,所以我買的是老年的心安(真難想像有一天我會說出這句話),不想變成無依無靠的下流老人,就算比預期提早身故,還是可以把餘額留給伴侶。
比較有意思的轉變是,我好像又回到孩提時代,重新擁有一隻金豬撲滿,每塞進一枚銅板,內心就多一分喜悅。
這份踏實感,甚至影響到我面對事業的心態,我會變得更積極更實際,因為有個輪廓清晰的目標,為未來拼搏,而不是金錢的奴隸。同時,我的心也更安定,隨著金豬每天長大,焦慮也漸漸縮小。
此外,為了領更久,我反而更重視身體健康,這算是意外的收穫吧?
所以,不論你是追夢人或穩定的上班族,最終請務必回到地面,因為你守住多少財富關係到退休後活得好不好,這是每個人無論如何都繞不過的難題。
我更想藉由這篇告訴年輕人,及早替自己準備一個撲滿,若干年後,你會發現時間不是一把殺豬刀,而是你最好的朋友,為你累積出一筆財富。
真心希望40歲時就懂得這些道理…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有所醒悟,但又不想面對保險業務員,不妨利用這個網路工具,試算你的撲滿可以累積到多少錢。
試算連結:https://pse.is/H87CE
由於每個人的規劃都不同,若有任何疑問亦可撥打以下免費客服電話:0809-010-658
本報導為商業邀約,但全文乃個人體驗之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