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打盡宮古島(上):離台灣最近的馬爾地夫/東平安名崎、前浜海灘、渡口之濱、通池

by kingkong
宮古島

我脫掉了鞋襪,赤腳走在沙灘上。

緩緩闔起雙眼,把心神專注在腳指尖與沙灘接觸的感覺上。

嗯,好柔細…

接著,我把視線移向清澈的海水,忽然間,那片遙遠的、湛藍的、讓我魂牽夢繫的印度洋在我腦海中被轟然喚起。

他們倆太相像了…就這樣形容吧!

「宮古島是距離台灣最近的馬爾地夫!」

在票選日本最美海灘的前十名中,沖繩及其離島得天獨厚的佔去了七席,此刻踩在我腳下的「與那霸前浜海灘」,更連續數年奪下「東洋第一海灘」的王座。

與那霸前浜海灘

這片融化日本人心的海景位在沖繩縣的宮古島,地理上落在沖繩縣本島和台灣之間,距離兩邊都約300公里。

光是台北到台南就超過300公里了…

「這是一趟短程的拍攝任務,很輕鬆。」接案當時我是這麼想的。

我錯就錯在沒有認真研究,不瞭解台灣和宮古島之間並沒有直航班機,旅客必須先飛到沖繩本島的那霸機場,再轉搭日本國內線班機飛往宮古島。

就算如此,從桃園飛那霸大約75分鐘,那霸到宮古島為45分鐘,飛行時間總計兩個小時。但實際狀況呢?我清早六點半便得趕到桃園機場辦理登機手續,到了那霸還要等候轉機,再加上兩地班機都誤點,等終於在宮古島降落時,整趟交通已足足耗去我11個鐘頭。對於清早五點就起床準備的我來說,真的很疲憊。

「搭麗星郵輪前往宮古島比坐飛機輕鬆多了。」在百無聊賴的候機時光中,我第一次發自內心覺得輪船比飛機省時。

從台北到基隆港頂多40分鐘。登上郵輪,旅行也隨之揭開序幕,睡過一宿,隔天清早便看見蔚藍的宮古島張開雙臂,這樣的旅行模式豈不寫意?

麗星郵輪寶瓶星號

由於台灣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不熟悉宮古島,因此我請領隊協助翻譯,詢問好幾位當地居民,宮古島的賣點是什麼?

「當然是漂亮的大海!」

既然大海是其魅力所在,且讓我透過三篇文章,讓你一網打盡宮古島。

上集帶你走訪全島最熱門的幾處海灘,體驗柔軟的白沙與清澈的海水;中集則居高臨下,介紹觀賞宮古島之藍的最佳地點;最後一集讓我們潛入海中,與熱帶魚珊瑚礁親密接觸,體驗島上最璀璨的一面。

宮古諸島位於沖繩縣本島西南約 300 公里的太平洋上,宮古島本島從南到北約25公里,從東到西約15公里。

其周邊有池間島、伊良部島、下地島、來間島、大神島等5座離島。

該地區屬於高溫多濕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3.3度。1~2月為最低溫季節,平均氣溫值為15~16度、5月中旬到6月下旬為梅雨季節。梅雨之後,進入夏季,炎熱的氣溫會持續到9月底。 由於地處颱風中心地帶, 故每年都刮多次颱風,特別是9月份常有強颱來襲。進入10月之後,早晚會涼爽一些。

我個人是二月份來到宮古島,穿著長袖棉T、毛衣加上薄羽絨外套。

東平安名崎

東平安名崎位在宮古島東南角,是一座長2公里、寬200米的狹長半島。

這座美麗的海岬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站在半島盡頭的燈塔,可同時瞭望東海的日出和太平洋的落日,其孤絕的地理位置與壯闊海景亦榮登日本都市公園百景。

這段海域極美,色彩豐富的海水、突起的巨石怪岩、險峻的斷崖、聳立的白色燈塔以及一望無際的深深太平洋。

上述不論哪一項元素,都足以憾動人心,更何況將它們全部聚集在一個畫面裡,難怪東平安名崎,經常成為宮古島觀光海報上的利器。

剛下小巴,便被入口處左邊的魚港吸引了,因為即使在陰天,它仍有辦法映照出如夢似幻的螢光藍,讓每位團員都忍不住下衝,劈哩啪啦狂拍。

導遊在後頭急得大叫:「我們時間不夠啊,精彩的在上面,不是這裡啦!」

無論如何,我還是建議各位不要錯過這個小海港。

宮古島

前往燈塔的柏油路上,有一處觀景台,從這兒往下俯瞰,在海面上佈滿了巨石,海濤一波一波拍打上來,甚具動感。

海水的顏色包括了深藍、淺藍、蒂芬妮藍、湖綠…若非形容顏色的詞彙不夠多,應該可以寫出十來種,此為觀賞角度之二。

延伸世上海水顏色層次最豐富的海島

宮古島

最後當然就是欣賞燈塔本身。

海報上的燈塔,後方多會襯上湛藍的海洋和天空,或許是個性問題,我總覺得天候險惡,更能襯托出燈塔那種死守崗位的堅持與宿命,所以在拍攝燈塔上,我覺得此刻的烏雲很具戲劇性。

此外,我得承認最後這張特寫,帶有小男生的幼稚心理。

原來燈塔的探照燈有兩面,正面是白光,背面是紅光,當我發現這件事情之後,就一直等待紅光轉過來,因為我覺得它看起來好像鋼彈勇士裡的機器人。

渡口之濱

位在伊良部島的渡口之濱是個呈彎弓狀的海灘,細白的沙灘長八百米寬五十米,可以直接眺望宮古島和來間島。這是第一次見識到豔陽之下的宮古島,在心情雀躍之際也終於懂得「宮古島之藍」舉世聞名的威力。

我好奇的是,石垣島、沖繩本島也有不少漂亮的海域,為什麼日本人獨鍾宮古島?

在沖繩居住超過16年的中國籍領隊「李清」小姐告訴我,宮古島是由隆起的珊瑚礁構成,也就是珊瑚礁形成後,隨地表運動而隆起,所以全島地勢呈平坦的高地狀,沒有高山和河流,也就沒有沖刷而下的泥土去污濁海水,這是宮古島的海景更為潔淨夢幻的主因。

若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宮古島與馬爾地夫並無不同!

宮古島

與那霸前浜海灘

此乃文章開場所提到的冠軍海灘,綿延七公里的白沙碧海符合我對馬爾地夫的記憶,同團沒去過馬爾地夫的小朋友們則不斷驚呼,怎麼會有這麼軟、這麼白的沙灘!?

甚至,連它寧靜的情調,也與馬爾地夫相仿。

不過,現在是冬季,海灘上沒什麼遊客。一到夏天,這裡將會聚滿來自東京的時髦男女在此開派對,這兒同時是每年四月,隨著海水浴場開放而舉辦的日本鐵人三項比賽的起點,是個熱呼呼的旅遊勝地呢!

下地島機場

環繞下地島機場的跑道邊,有條雙線道的柏油路,這兒就是欣賞海景的地方。

這段海域因為地勢平緩,使得水淺沙白的景致延伸到非常遠的地方,形成大面積的淡藍色彩,顛覆我們對海洋的印象。

奇幻的景致讓人想更進一步摸摸海水,以確認它的真實性,可惜這兒沒有開闊的腹地,更沒有讓人走到海邊的道路小徑,遊客只能站在柏油路邊賞景。

即使是烏雲密佈的陰天,還有如此迷人的水色,真希望天氣晴朗時再來拍攝這片牛奶海!

通池

通池是由大小分別為直徑75公尺和55公尺的兩個岩洞所組成。千萬年前是海邊的鐘乳石洞,但因為頂部坍陷後形成水塘。洞內水深約50米,因此呈現出黑幽幽的神秘色彩,當地人亦稱它們為「藍洞」。

藍洞的由於底部和外面的海水連通,因而得名「通池」,上層淡水下層海水,深淺會隨著潮汐而變,其獨特的地形與黑不見底的海水,對於擁有高階潛水證書的潛水愛好者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從停車場沿著坡度平緩的小路走約三分鐘,便可輕鬆抵達景區。沿途路樹不高,無法產生遮陰的效果,夏天造訪此地時,建議做好防曬。

涼亭前方就是兩座池,兩池中央的木棧道一路延伸至海邊,但往前的景致不如兩座藍洞有魅力。同樣的,請做好防曬。

以上幾處海灘是短短兩天所看見的,至於吉野海灘、砂山海灘、夕陽海灘等著名景點,只能留待下次。

只是站在沙灘上,並沒有辦法看見海水那種令人心醉神迷的夢幻層次,下一篇,讓我帶各位前往宮古島幾座觀景台,居高臨下,享受大景!

本報導為商業邀約,但全文乃個人體驗之真實感受

延伸閱讀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