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薩橙鐵道公司出品的橘子食堂列車,是日本首創的「餐廳火車」,於2013年3月24日首次行駛,全長116.9公里,車程約3小時。
發車班次配合用餐時間,除了早中晚三餐之外,還有夕陽晚餐、輕食與醇酒列車共五種方案,票價則依餐點豐富度從6,500~21,000日圓不等,營業時間為每週五、六、日與假日。
一般而言,遠程火車才需配備餐車,如今區區三小時的旅程,便能體驗在火車上用餐的滋味,真是噱頭十足,難怪一推出就叫好叫座。
至於我搭乘的輕食列車(light meal)更是輕鬆,下午2:52從川內駅發車,4:28抵達出水駅,時間連一小時四十分都不到。
兩萬一千日圓的票價並不便宜,所以我的第一個疑問便是,日本各地的鐵道便當既美味又獨特,買個飯盒坐在火車裡吃,跟搭乘橘子食堂列車有什麼不同?
第一,氣氛明顯不同。
橘子食堂的內部裝潢模擬西餐廳,木製桌椅、窗框、行李架、絨布沙發,不見火車既有的冰冷與塑膠感。
而且座位安排多樣化,例如並排的沙發雅座、對坐的兩人位,面窗的吧台位、或是適合多人參與的共享長桌,你的視線不是對著親友情人的面容就是車窗外的風光,絕對不會是前座的椅背。
精心打造的氛圍讓我在踏入車廂的第一時間,仍有一種應該等待服務生上前帶位的錯覺。






多數餐桌上都立有檯燈,每當列車駛入隧道時,車廂內映照出的不是把人照得慘綠的日光燈管,而是餐廳才有的氣氛,因此我相信,夕陽列車的味道會更足。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吊掛蕾絲窗簾的沙發雅座,想像情侶倆並肩,一邊優雅的吃著龍蝦牛排,一邊欣賞九州西海岸風光,多麼浪漫愜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雅座正前方是一兩人座,你儂我儂時還得在意對面客人的感受,真是掃興,很難想像水戶岡銳治大師沒考慮到這一點。


第二個不同在於服務。
食堂列車與高級餐廳相同,有穿著圍裙與制服的專人服侍。
名為食堂列車,車上其實沒有廚房,餐點均來自沿線餐廳或商家供應,服務員在旅客登車前要忙著上貨,逐一擺盤好,送餐送咖啡,待客人吃完再回收狼藉杯盤,抵達終點站時,再將所有器材搬下車,並清潔車廂。他們的工作狀況,不禁讓我聯想起短程班機上的空服員,忙得不可開交。


我所搭乘的其他四種火車供應咖啡的方式,就像一般連鎖咖啡店,裝在紙杯再蓋上塑膠蓋,在搖晃的火車上,這個做法對於服務員或乘客來說,都挺有安全感。
在橘子食堂,咖啡則是倒在馬克杯裡,由服務生從處理吧台區端著送過來,那一路上,乘客都全神貫注著服務員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閃躲潑出來的咖啡,相當驚心動魄,我想,世界各地的服務生,都不會像食堂列車裡的服務生獲得那麼多關愛的眼神吧!
輕食列車沿途只停靠了「薩摩高城駅」和「阿久根駅」,此兩站在整趟行程中有著錦上添花的加分效果。
薩摩高城駅旁的沙灘,屬於肥薩橙鐵道公司私有,充滿秘境風情,站在小小的沙丘上,藍天碧海潟湖白沙盡收眼底,沒有嘈雜的人群,心曠神怡。
海灘上立有一座鐘,我想日本的鐘多是祈福之用,於是和老婆分別用力敲了幾下,噹噹噹似乎隨著海濤被傳送到更遙遠的地方去了。
後來才知道那座鐘是遠離鐘,凡是討厭的事物、工作、主管、情人、朋友會隨著你每一次敲擊,漸漸離開你的人生。
先把逆緣清乾淨,福份才進得來,顯然神界也有斷捨離的門派。



至於第二個車站「阿久根駅」則讓全車旅客都發出了哇的讚嘆聲。
「阿久根駅」的建築形式與功用是透過居民公投所產生,並在2014年完成重建。由於市內沒有圖書館,因此把火車站建成圖書館的想法獲得壓倒性高票,換個角度,這座書卷氣十足的文青車站,代表著當地人民的集體美感意識,這讓我對阿久根人多了一絲文化上的傾慕,情感上的靠近,當我日後憶起阿久根,物美價廉的海產絕對不是當地排名第一的印象,願意聘請「水戶岡銳治」大師為下一代打造一座氣質圖書館車站,才是我對阿久根的認識。



這座車站也讓我獲得不同啟發與靈感。
阿久根憑藉著一座公共建築,便有效為當地居民添上知性、重視教育的色彩,我認為,這對於想要推廣觀光但缺乏絕美風景的台灣,確有借鏡之處。
此外,在薩摩高城站做短暫停留時,乘客憑車票就可以向月台上的攤位,換取醃漬酸菜一包。回到家後,我把酸菜拌入白飯,天啊,每顆大米都被它特有的鹹香激發出了甜味,怎麼醃的這是?越嚼越有味,也越嚼越心慌,怎麼辦,薩摩高城的酸菜快被吃完了!
就這樣,橘子食堂列車又一次成功執行了他的使命,讓我這外國人對於肥薩橙鐵道沿線特有的農特產品,印象深刻。
我很感謝新進旅行社的安排,因為他們帶我見識了一場場高明的行銷企劃,大開眼界之餘也有提神醒腦之效!



本報導為商業邀約,但全文乃個人體驗之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