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GQ、The New Yorker、Vanity Fair等知名雜誌均出自康泰納仕媒體集團Condé Nast。該集團旗下的旅遊雜誌Condé Nast Traveller,地位更等同於旅遊業界的Vogue聖經。
2006年該雜誌從54個國家上百間飯店中,遴選三二行館為年度最熱門的16家新飯店之一,與清邁的四季酒店等國際精品飯店齊名。
來自國際最高舞台的肯定,等於榮耀了邱明宏「只要最好,沒有次好」的信念。
可惜,酒店還沒站穩,便在開幕隔年遭遇了最大的危機,2007年9月29日,邱明宏英年早逝,長子邱泰翰接下了營運重任。
但世人都在懷疑,少了創辦人的精神支柱,三二行館還能維持原有風格嗎?而且,開幕初期由晶華酒店管理團隊協助經營,如今二代能靠自己,在台灣尚不成熟的頂級消費市場打出一片天嗎?

三年後(2010),一封來自巴黎的信,吹散了所有不信任邱泰翰的耳語。
全信措辭幽雅,字裡行間滿溢著讚美。來信者表示自己的團隊曾多次秘密造訪三二,認為館方在Courtoisie (殷勤) 、Charme (魅力)、Caractère (獨特) 、Calme (寧静) 、Cuisine (美食)這五個面向表現卓越,誠摯的希望三二行館加入他們這個只網羅全球頂級飯店的法國聯盟。
信末的署名是Relais & Châteaux,音譯成中文是羅萊夏朵。
簡單比喻,羅萊夏朵算是酒店界的米其林指南。這個1954年成立於法國的頂級精品酒店聯盟,同樣會派出秘密客考察,以建立其權威性與客觀性。
60年來羅萊夏朵在全球各地佈下密探,該聯盟只鎖定有特色、房間數不多的精品酒店,連鎖飯店則不在他們的觀察名單之內。(馥蘭朵烏來溫泉度假酒店也是羅萊夏朵成員)

三二行館是台灣第一家通過羅萊夏朵評鑑的酒店,也是兩岸三地少數獲此殊榮的酒店之一,台灣之光名符其實。羅萊夏朵會不定時的回頭觀察入選會員,若酒店稍微掉漆,也很容易被摘掉桂冠。
如果,中山路32號代表三二行館地域上的門牌,那麼,羅萊夏朵肯定是三二行館經營美學上的門牌。
邱明宏在想什麼?我永遠無從得知。還好,建築會說話,我來向它取經。
原始的大門並不是現在的方向,而是緊鄰路邊,面朝中山路。
新的入口留了緩衝空間,拐了個彎,開口不只朝內,還建了堵矮牆側擋著,頗有「藏」的意味。
這個藏,引出了期待,期待裡面別有洞天,期待心情豁然開朗。當然,它也藏出了神秘感。
三二行館在2005年之前是一間採會員制的私人招待所,年費三年新台幣55萬。其創立初衷是為了提供台灣金字塔尖的貴客,一處隱私低調的樂園。
2005年取消會員制,正式對大眾開放之後,國際巨星李連杰、劉嘉玲、中田英壽都曾下榻於此。除了羅萊夏朵的高標服務規格,名人們在此可以擁有一個完全不被媒體和民眾打擾的假期,是他們選擇三二行館的主因。
三二行館同時也是多次舉辦外交部國宴或是國際時尚精品服裝秀的場地。多年來林林總總的消息與傳聞,為高牆後的世界堆砌出貴氣非凡的印象。
一進大門,牆內並不是想像中的金碧輝煌或氣宇軒昂,反而是一座靜謐空靈的庭園,讓人一見忘俗,心曠神怡。
大門與主建物之間相距約50公尺,長長的步道緊沿基地左側,左邊是一排讓人好心情的桃樹(果然是桃花源)。
右邊則是開闊園景。步道雖然不長卻走了好久,它讓我想起明治神宮前的參道,走著走著,心情就被這綠草、流水、奇石、雕塑、茶屋以及幾株參天老樹給洗滌了。心理的悠哉不自覺的緩下了腳步。

邱明宏打造的三二行館,除了溫泉以外,美景、美食、SPA各是一絕,因此酒店名稱並不特別冠上溫泉二字。
再者,古代王宮貴族度假的地方才稱之為行館,由此可見他的企圖心與三二行館的定位。但溫泉畢竟名列三二行館四大元素「泉、木、樹、石」之首,其意象自然也該成為庭院一景才是。
為此,邱明宏特別將溫泉蓄水槽移建在庭院地底,其上置放三只古樸巨缸,缸內被硫磺侵蝕成鐵鏽色的石頭與終年不斷冒出的氤氳霧氣,不但呼應後方地熱谷的景致,更強化了北投溫泉鄉的意象。
至於最詩情畫意的季節,當屬寒冷的冬季。尤其陰雨綿綿時,霧氣與低彩度的園林構築出水墨畫中的浪漫煙雨,真是無價奇景。

如果對台灣的植物稍有研究,定可輕易看出這座園子的價值。
北投區共有46株樹齡超過百年的楓香,而三二行館就有12株。其中最醒目的是戶外茶屋前一字排開那三株。一開始我不免覺得樹幹的排列太人工化,進而推想邱明宏在造景上也下了不少細功。
不過,我猜錯方向了。

本報導為商業邀約,但全文乃個人體驗之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