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下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在別墅為孩子慶生

by vivien.yj.chen
陽明山美軍宿舍群

今天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繁華熱鬧,這一切的起點,要從「戲咖啡Cine Café」和「Brick Yard 33 1/3美軍俱樂部」說起…

2015年,蕭繡敏得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有意活化古蹟,推出「老房子文化運動」,陽明山美軍宿舍群被設定為文化景觀保存計畫。

身為文化大學校友,她聽到這個消息,立刻上山勘地,並選中門口有一株漂亮大樹的「長春街12號」,然後將多年夢想寫成實際的營運企劃案。

結果,在激烈的競標中,毫無經驗的她,雀屏入選了。

「戲咖啡Cine Café」就此成立>>蕭繡敏和戲咖啡Cine Café的故事

陽明山戲咖啡

然而,單憑一間咖啡廳,無法形成聚落的力量,直到鈺德科技標下美軍俱樂部,重新開幕之後,才為陽明山展開嶄新的一頁。

鈺德科技以生產黑膠唱片起家,早有打造黑膠文化園區的雄心,他們一開始便鎖定美軍宿舍群中的美軍俱樂部。

Brick Yard 33 1/3 掀起改變

首先,900坪的腹地大小剛剛好,再者,全台唯一的美式社區,比起讓人看膩的日式老屋更顯希罕。

不過,重建才是夢魘的開始。

鈺德前後總共投下一億元,花了一年時間,才撢去美軍俱樂部身上的塵埃,同時,鈺德以黑膠唱片的轉速33又1/3轉命名,「Brick Yard 33 1/3美軍俱樂部」從廢墟中重新站起。

當時主要負責工程的林書旭,在山上住了一年,半夜孤獨聽著陽明山鬼哭神嚎的風聲,中午常去戲咖啡吃飯,和主人蕭繡敏建立起革命情感。

陽明山美軍社區
蕭繡敏&林書旭

在種種挑戰中,尋覓屋瓦的過程最具戲劇性。

重新架起坍塌的屋頂不難,但要復刻屋瓦近70年前的光采,卻相當困難。

因為1960年代的窯,火侯難以控制,每片顏色都不相同,這是現代電腦控溫窯,不可能發生的瑕疵。

換個角度,顏色不一的瓦片,以現在技術反倒燒不出來了。

然而,鈺德科技沒有放棄努力,費盡千辛萬苦,總算覓得當年的窯廠,雖已倒閉多年,但經查還有庫存,於是他們跑遍草屯、埔里、玉井、大樹、高雄、台南等地的倉庫,共蒐回一萬八千多片瓦片,才復刻了這片述說時代語彙的屋頂。

如果戲咖啡是一場美麗的等待,那麼這堆躺在倉庫的瓦片,等待綻放光芒的時日就更久遠了。

千萬不要錯過這片等待60年才重建光明的美麗屋瓦

「來到Brick Yard 33 1/3,不只走進昔日台灣人不准進入的禁區,更重要的是可以觀察美軍俱樂部的建築,瞧瞧木構架加上磚造壁體,抬頭看看樑柱,大樑採美式工法,是靠螺絲鎖定,而非日式建築的榫接法。」

延續美軍俱樂部引發的熱潮,鈺德又向地主台灣銀行租下附近的土地,重整建物和環境之後進行招商。

為求美軍宿舍擁有一致的西洋氛圍,鈺德只開放給西餐業者進駐,隨著星巴克咖啡想陽明山,以及在馬友友故居經營的朱里昂法式廚房一一開幕,一座充滿美式南方郊區的草山小鎮儼然成形。

到美國人的別墅住一晚

有感於消費者停留時間短,無法盡情享受陽明山之美,同是文化校友的許宏彬創立了「美國渡假村」,以「住在真正美國人的家」為號召,讓遊客可以在美軍宿舍群過夜。

他租下高級軍官所屬的5幢別墅,保留既有格局,只進行小幅度裝修,畢竟當年這裡也只是軍官宿舍,過於鋪張反倒失真。

在獨門獨院的環境裡,可以體驗到美式住宅的空間動線、壁爐、煙囪、前庭大片草坪,後院超過70歲的樹木等元素,基於多數台灣人少有入住別墅的經驗,美國度假村的誕生,為台北市開發出另一種度假風潮。

Welcome to America

美國度假村內的凱莉餐廳供應簡單的餐食,夜晚有樂團表演

每幢別墅都包含四到五間雙人房,可容納八到十人住宿,因此不少家庭、朋友包下整幢房,在這裡BBQ狂歡,企業在這裡team building也很方便,因為距離台北市中心非常近,留宿山上,也沒有酒駕的危險。

也有孝順的家長包下別墅幫兒女慶生,小壽星可以站在門口驕傲的邀請同學:「歡迎來我家。」

也難怪其中一幢,裡頭甚至有球池遊樂間,再加上度假村後院有一大片寬廣的草原,在白色柵欄的保護下,家長和孩子可以放心瘋,相信不管對壽星或大小來賓而言,都會是一場難忘又難得的生日聚會。

當然,舉辦一場夢幻婚禮也是OK的,在這裡拍婚紗,可是有濃濃的美式風情喔。

美軍宿舍群的文創意義

我很喜歡Brick Yard 33 1/3美軍俱樂部的林書旭對文創的定義:「美軍宿舍群的磚瓦壁爐都有故事,因此恢復環境和外觀,就是一種文創,然後再讓人進駐,則是賦予靈魂。文創先從這一步起來,然後吸引人們願意來踏青,來消費,進而和歷史文化互動。」

我個人也是文化大學畢業,請容我以半個地主的身分,邀請你走一趟陽明山,參觀擁有70年歷史的文化景觀-美軍宿舍群。

本報導由富邦人壽-放個鹿app委託撰寫,但全文乃個人之真實感受

推薦閱讀

You may also like